|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曲选辉、秦明礼、陈刚教授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2月17日,我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曲选辉、秦明礼、陈刚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以“Lean design of a strong and ductile dual-phase titanium-oxygen alloy”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
[详细]
北京科技大学 2025-03-06

北京科技大学张跃院士及张铮教授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二维半导体领域重要研究成果

张跃院士及张铮教授团队等人提出了一种名为“二维Czochralski(2DCZ)”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常压下快速生长出厘米级尺寸、无晶界的单晶MoS2晶畴,这些MoS2单晶展现出卓越的均匀性和高质量,具有极低的缺陷密度。
[详细]
北京科技大学 2025-03-06

北京科技大学程艳婷老师与中科大研究团队合作在量子模拟规范理论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数理学院理论物理梯队教师程艳婷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苑震生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实验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详细]
北京科技大学 2025-03-06

南京农业大学动科院消化道微生物团队揭示限时饲喂影响猪食欲调节的微生物学机制

本研究以生长猪为模型进行限时饲喂试验,监测生长猪的采食行为,采集下丘脑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检测下丘脑与血清中胃肠激素的水平,明确限时饲喂影响生长猪采食行为的表型。
[详细]
南京农业大学 2025-03-06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院沈其荣院士课题组揭示土壤有益细菌与真菌相互作用对植物健康的影响

贝莱斯芽孢杆菌SQR9(Bacillus velezensis SQR9,Bv)和哈茨木霉NJAU4742(Trichoderma guizhouense NJAU4742,Tg)是沈其荣院士团队长期研究的两株有益功能微生物,它们兼具植物促生和防控土传病害的功能。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这两株有益微生物间存在严重的拮抗作用,这种作用会大大削弱其联合施用过程中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详细]
南京农业大学 2025-03-06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院沈其荣院士团队揭示了植物残体自然腐解的“分解者-剥削者”互作模型

该研究通过模拟不同复杂度的植物残体分解环境,结合传代演化实验、多组学分析、系统生物学模拟和合成微生物群落实验,系统揭示了细菌与真菌在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的生态角色分化及互作机制,提出了“真菌主分解-细菌主剥削”的互作模型。
[详细]
南京农业大学 2025-03-06

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张阿英教授团队揭示玉米耐旱新机制

植物体内存在的抗氧化防护系统可以清除过量的活性氧,保护植物免受干旱胁迫的伤害。然而,我们对植物如何诱导抗氧化防护系统却缺乏了解。该研究揭示了一个GSK3类激酶ZmSK1通过磷酸化修饰转录因子ZmCPP2来调节玉米抗氧化防护的分子机制。
[详细]
南京农业大学 2025-03-06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杨宁副教授团队对抗机器学习研究最新进展

近日,以计算机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张莉琳为第一作者,杨宁副教授为通信作者的论文“Weakly Supervised Contrastive Adversarial Training for Learning Robust Features from Semi-supervised Data”被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The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2025)录用。CVPR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会议之一,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会议。
[详细]
四川大学 2025-03-06

计算机学院朱敏教授团队交互式医学图像分割研究进展

本次入选成果“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A Benchmark Dataset and Baseline”(以下简称IMIS-Bench)由我校计算机学院视觉计算实验室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完成,第一作者是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程俊龙,通讯作者是四川大学计算机院朱敏教授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何军军研究员。
[详细]
四川大学 2025-03-06

四川大学蒲伟教授、肖尧予研究员团队在自主化运动软体机器人研究上取得进展

近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柔性机器人团队蒲伟教授、肖尧予研究员报道了一种能使用能在自然太阳光和人体体温驱动下自主化运动的软体机器人。
[详细]
四川大学 2025-03-06
Baidu
map